火电机组汽机平台一尘不染、闲置空地架设置光伏板、供汽管道从电厂向外延伸……国能宁夏电力鸳鸯湖电厂是西北最大的火电厂之一,4年前亏损额一度高达10亿元,如今却拥有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如何跳出传统火电企业只会“关门搞生产”的瓶颈,探索出转型新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该电厂一探究竟。
打开围墙“开门办企业”
火电契合我国资源禀赋,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但其却因“重碳”属性饱受诟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托底让路”的火电从“主力电源”向“调节电源”转变,一旦煤炭价格上涨便亏损严重。同时受发电量降低,电价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不少火电厂处于亏损边缘。传统发展路径已难以持续,传统火电厂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节本增效势在必行。
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戈壁荒滩上的鸳鸯湖电厂,不仅承担着为宁夏供电的重任,还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记者看到,道路旁直径数米的管道将电厂与宁东化工新材料园区串联起来。
5年前,鸳鸯湖电厂在一片荒地上“形单影只”,周边只有煤矿。2021年,单靠发电售电,鸳鸯湖电厂亏损10亿元,“关门搞生产”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在电厂多番争取下,宁东管委会将鸳鸯湖电厂综合能源列入宁东化工新材料园区发展规划,电厂稳定高效的能源供给能力成为园区招商的亮点。
回想转型发展迈出的第一步,鸳鸯湖电厂党委书记王明生说,2021年,电厂在寒冬时节成功供出第一吨蒸汽,实现综合能源“从无到有”的突破。此后3年,电厂经过系列改造,管线辐射约30公里。
初战告捷后,鸳鸯湖电厂进一步针对多元用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建起多个绿能动力枢纽站,提供蒸汽、压缩空气、氮气、除盐水等,实现多能联供。鸳鸯湖电厂总经理邢光文说,作为园区重要供能企业,就要坚持用户至上,当好园区企业的“电小二”。
“着眼长远、需求不分大小”是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特点。2022年建设的宁东中试基地,投运初期用汽量小、时间不稳定,为其供汽很难盈利。但鸳鸯湖电厂依然决定铺设专门供汽管道,目前,在基地完成中试的部分项目已实现产业化,因此园区内的一批企业与电厂实现共同成长。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的理念,让五恒化学副总经理孙凯感触颇深,该企业每年有大量仪表需要检定,但检测机构在一百公里外,来往很不方便。而电厂有相关认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电厂主动派人帮助进行仪表鉴定。目前,该电厂已与10家企业签订了仪表鉴定服务合同,既满足了园区企业需求,还盘活了厂内人力资源。
变废为宝打造“共同体”
在全国,固废消纳一直是个大问题。部分化学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电石渣,按照政府阶梯收费标准,最终处置费用非常高。如何提升固废综合利用率,降低处置费用?鸳鸯湖电厂采用“变废为砖”的方式,建起与电厂一墙之隔的年产2.4亿块蒸压砖项目,每年消纳炉渣50万吨。
鸳鸯湖电厂还“吃掉”部分周边企业废水废料,形成了“有去有回”的能源体系,最大程度实现“吃干榨净”。
2023年,在五恒化学建厂期间,鸳鸯湖电厂回收其产生的电石渣,以替代电厂石灰石制备脱硫浆液,减少了五恒化学每年20万吨的电石渣处置费用,同时节省电厂石灰石采购成本1400万元。
在干旱的西北,紧缺的水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鸳鸯湖电厂通过使用中水、将周边企业高质量凝结水回用,缓解当地用水指标紧张的问题,年回收量约25万吨,节省用水成本500万元左右。
此外,从2021年起,鸳鸯湖电厂利用煤基固废制备的生态修复材料,实现灰渣场沙化地改良,配套建设6座温室大棚,修筑鸡舍、羊舍。自去年初投入使用后,该项目累计使用煤基固废52万吨,共节省固废处置费、边坡治理费约2300万元。项目生产的大量蔬菜、肉类食品,还有效改善了电厂职工生活。
邢光文介绍,鸳鸯湖电厂每年消纳废料7万吨左右,还通过热值废料、污泥协同掺烧方式,实现电厂增收、企业降本、环境友好“三赢”。
靠着综合能源供应,鸳鸯湖电厂从2021年巨额亏损,到当前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今年一季度,电厂面对电价下滑等不利因素时,通过综合能源创效,依然保持了较强盈利能力。
短短几年间已有62家企业在宁东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落地生根,电厂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走出亏损泥潭的同时,鸳鸯湖电厂持续“减碳增绿”,实现年节约标煤15.5万吨,减少碳排放42.1万吨,节省燃料成本1.16亿元;通过建设7个光伏项目向站内设备供电,为部分用户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绿电支撑。(记者 刘紫凌 许晋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