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寻访最后的鹰手-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5

05/09

09:5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2版 神州风物

在承德寻访最后的鹰手

2025-05-09 09:52: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2版 神州风物

  ▲杨金树手持封存多年的、用于制作驯鹰用套袖的牛皮。

  ▲杨金树封存多年的驯鹰、放鹰用的铜晃铃。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民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民

  放鹰助猎是满族风俗。满族先民很早就懂得捕鹰,驯化后帮助捕猎,驯鹰人俗称“鹰手”,助猎俗称“放鹰”。据史料记载,建州女真有143家鹰手。顺治八年(1651年),分拨八旗,将88家鹰手派入上三旗内务府当差,将55家鹰手派到下五旗各亲王府教习玩鹰。

  康熙九年(1670年),下五旗各王府壮丁携眷共计数百人,由各王府千总率领,从原圈占地密云县出古北口,圈占今滦平县红旗镇、小营乡伊逊河两岸大片土地山场,开设王府鹰庄。其中,镶白、正红、镶蓝、正蓝四旗设立的王府鹰庄最有名气。

  在现今承德市范围内,保留鹰庄名字的地方只有鹰手营子矿区,其他鹰庄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滦平县红旗镇南白旗村所在地是当年的镶白旗鹰庄,由肃亲王府壮丁刘、杨二姓携眷属80人左右所立。其中,杨姓后人杨金树是滦平县乃至承德市最后一名鹰手。

  初春时节,走进杨金树家中,能证明他是鹰手的,除了蒙尘的套袖牛皮、鹰尾晃铃,就是他聊起捕鹰、熬鹰、驯鹰、放鹰时的记忆犹新、滔滔不绝和像鹰一样放光的眼神。

  鹰庄之史

  关于镶白旗鹰庄,《滦平县志》也有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二十一,镶白旗刘、杨二姓15名壮丁联名呈文:“民祖等抚顺城人,随前清皇帝争战之功,于顺治二年奉旨充八旗鹰狗手、准以例占据地土……于顺治八年遵奉皇榜分派各王府门下教习玩鹰。”

  承德市政协清史文化研究员袁舒森介绍,鹰庄是具有专业性质的田庄,其地权归王府。鹰庄的正差是驯鹰捕猎,每年以向王府交纳山鸡、野兔为差。此外,鹰庄还承担了部分皇差任务,督税派差,修路架桥护林,传递军情,看守部分行宫。皇帝秋狝时要接驾送驾,并负责鹰、鹞管理。镶白旗鹰庄首任庄主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他是清朝开国著名将帅之一。鹰庄由千总担任庄头,为庄主打理鹰庄。

  袁舒森说,到清末,镶白旗鹰庄有田17518亩,主要满足千总、鹰手日常开销,资养家口。庄头按制管理鹰庄事务,鹰庄一年交活鸡无定额,死鸡有数。每位千总一年应交死鸡一百一十七对,每名鹰手一年应交死鸡五十八对半。每年立夏,千总交野鸡蛋,夏至交野鸡崽(露水鸡),秋冬季定时驮送至京,交由王府支派。镶白旗鹰庄立庄之初每年向肃亲王府交纳山鸡2000只。王府除自用外,也按一定份额到内务府给皇帝纳贡。

  据介绍,庄头一年的俸禄是三十两白银。恰巧,康乾时期,每年木兰秋狝,一只熟鹰价值也是三十两白银。与皇帝一起围猎的王公贵戚不惜重金购买,成为一种时尚。鹰庄驯养的鹰约有十几种,有黄鹰、松子、跺子、细熊、白熊、鹞子、鸡鹰、燕松以及凶猛的兔鹘(隼)、海东青(矛隼)。其中,最漂亮的是燕松,紫色胸脯、朱砂红眼睛、灰脊背、燕子尾;最凶猛的是海东青,擅长以小搏大。玩得起海东青和燕松的人都是王公贵族。

  捕鹰之巧

  今年71岁的杨金树家中兄弟4人,只有他继承家传,11岁随父亲学习驯鹰,15岁完全掌握驯鹰技术,18岁参军中断驯鹰4年。到2015年放飞最后一只鹰时,杨金树驯养的鹰有百余只,放鹰猎获的山鸡野兔不计其数。

  杨金树驯养的鹰有两种,一种是在岩洞筑巢的灰褐色鹰,一种是在桦树上筑巢的灰白色鹰。根据羽毛和眼睛的颜色可以判断鹰的年龄,当年鹰叫“黄鹰”,二年鹰叫“破黄”,三年鹰叫“山龙”,四年鹰叫“黑破”。当年的鹰特别有冲劲,再难抓的猎物,都会勇往直前,不知疲倦。二年以上的鹰经验丰富,抓猎物找窍门走捷径,没有把握绝不白费力气。

  雏鹰不会捕猎,驯服了也不会。三年鹰、四年鹰滑头,好逸恶劳。五年以后的鹰捕猎能力下降。杨金树最需要二年鹰——“破黄”,眼睛是焦黄色的,翅展一米。鹰生活在山大、林密、安静的大山里,每年八月夏秋交替、雏鹰初飞时节是上山捕鹰的日子。

  满族鹰手称捕鹰为“绷鹰”,绷鹰需要一种特制的捕鹰机关——绷鹰杆。过去,绷鹰杆的制作方法一直秘不传人,红旗镇会制作绷鹰杆的孙生老人已去世多年,杨金树简要介绍了它的基本结构:竖杆笔直,小碗口粗细,高一丈五尺。杆头绑一根手腕粗横杆,约二尺。竖杆和横杆成古兵器“戈”形。“戈”的侧方绑一条弹性较好的藤杆,长约六七尺,向上弯曲呈弓形。

  杨金树说:“鹰有固定的飞行通道,喜欢站在梁包的制高点瞭高。”把绷鹰杆架到视野开阔的山顶,坐在家中就能观察绷鹰杆上的动静。鹰在高空盘旋数次会落在横杆上歇脚,踏入活扣,踩落附杆,触动机关,藤杆弹出,绳索拉紧,套住鹰腿。一旦有鹰被捕获,就要立马冲上山顶,放倒绷鹰杆,解开绳索。

  孙生制作的绷鹰杆看似粗糙,实则恰到好处,每年都能套两三只鹰。绷鹰杆的活扣不松不紧,太松,鹰容易逃脱;太紧,鹰腿挣扎容易受伤。“孙生的鹰杆子套住的鹰几乎没有受伤的,有秃噜皮的小伤,也能在入冬之前养好。”杨金树说。

  识鹰之要

  捕获生鹰后,按照满族习俗一般祭祀“鹰神”,拜谢“鹰神”恩赐。鹰的捕猎能力取决于体重大小,达到旧制十六两(约500克)可以捕山鸡,二十八两以上的可以抓“猫子”(野兔),三十八两以上的大鹰抓野兔有劲,抓鸡就显得笨重,最理想的体重在二十八两至三十二两之间。

  有经验的鹰手,一看鹰爪就知道捕猎能力。杨金树说,爪子外皮有磨损的鹰可以抓猫子,光滑的爪子只能抓鸡。鹰下一窝蛋有五六个,养育雏鹰主要靠母鹰,母鹰捕食能力比公鹰强。判断公母看拉屎喷射的距离,公鹰拉屎有劲,能窜两米远,母鹰窜一米远。

  在自然界,鹰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并非没有天敌,黄鹰的天敌是雕枭(猫头鹰)。杨金树说,黄鹰睡觉时,脑瓜向后背,没有防备,雕枭专门攻击黄鹰裆部的底嗉,一啄即死。底嗉位于肛门前方,是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部位,不长毛,呈黑色,是鹰最脆弱的要害命门。

  鹰的猎物并非无计可施,也善于逃避捕捉,甚至巧妙反击。所谓“兔子蹬鹰”确实存在,但不是用腿把鹰蹬死,而是抱住有弹性的荆条仰身拉弯,守株待鹰。当鹰俯冲来袭时,对准鹰释放荆条,抽弹底嗉。一旦鹰被抽中,非死即伤。杨金树曾遇到一只公兔,鹰俯冲下去,兔子一动不动。鹰担心兔子扒着荆条,反而不敢抓。兔子越是逃跑,鹰越敢放心大胆地抓。

  鹰捕猎时十分注意收紧羽毛保护底嗉,鹰手在驯鹰、放鹰时也非常注意。杨金树说,鹰手像爱护自己一样十分爱惜鹰,脸被鹰挠了,也不敢打骂。日常端鹰不能竖起拇指,否则,鹰起飞时,被指头划到底嗉,当场死不了,几天后也会死。玩鹰讲究羽翼光亮整齐利落,特别是尾巴翎子,少一根就影响飞翔速度。如果脱落,两三个月长不出来;如果断了,要用一段塑料管把翎管粘接上。

  熬鹰之苦

  鹰,性情枭悍,聪明狡诈,驯养极不容易。古人曾这样描写鹰:“饥则附人,饱则飞去,遇风尘之会,必有凌云之志,当极其羁绊,不可任其所欲。”

  熬鹰前,先要给鹰戴上一些行头。“五尺子”(脚绊儿)上拴着鹰环子,鹰环子上拴着“蛤蟆儿”(方便解系的皮扣)。将“蛤蟆儿”系在鹰爪上,用皮鹰帽遮盖头和眼,防止鹰见生人乱飞,碰折了翅、尾。鹰手将“五尺子”绕在中指上,食指和大拇指掐住“蛤蟆儿”,把鹰举在戴着套袖的右小臂上,这叫“上胳臂”。

  刚捕来的生鹰内膛火大,要多喂水,清除粪便后再喂食物。开食一定要逗食、少食,一般用新鲜的鸡肉混合鹰手的唾液,让生鹰熟悉主人的气味,培养鹰与人的亲近感。每次进食,鹰手边喂边重复“嗻嗻嗻”的声音,使鹰条件反射,熟悉主人的呼唤。

  开食后,就开始上架熬鹰了。熬鹰分“紧熬”和“慢熬”,“紧熬”就是鹰手陪生鹰三天三夜,不让睡觉,摧毁其意志,磨掉其野性,直到在鹰手胳膊上放松羽毛安静合眼打盹为止。“慢熬”是五天五夜不喂食水,使其饥饿难忍,忘记警觉为止。有的鹰性子倔,五天不吃食,始终熬不成,干脆放生。老鹰手讲究“紧七慢八,十天到家”的“紧熬”,如果十天还没熬好,鹰总是歪脖儿瞪人,说明生性还没全断除,熬鹰技术不到位。

  杨金树说,熬鹰最好三人轮班,一个前半夜,一个后半夜,一个白天。白班人遛鹰,按时喂食,把鹰一天的状态告知夜班人。晚上七八点换班,夜班人在室外架鹰溜达,鹰怕热,再累也不能进屋。遛鹰时,要经常抚摩鹰的头和翅膀,让它不怕人。后半夜,鹰困得想背头睡觉,不能让它睡。否则,天亮后鹰来了精神,毛一紧,眼一瞪,野性又上来,开始乱飞。

  驯鹰之技

  当鹰的野性一天天减退,大约半个月后,鹰就不怕人了,接下来要在九月内完成驯鹰。开始,鹰在鹰手左右臂之间“过拳”。接着,在室内反复训练鹰从架上起飞、再落到鹰手小臂上的动作,直到娴熟为止。最后,从第25天开始由近及远“跑绳”,鹰手在百米外发出“嗻嗻嗻”的“喃鹰”声,鹰起飞后能准确落到鹰手胳膊上。

  杨金树说,观察鹰是否被驯熟,首先看眼神,如果一直警觉地盯着驯鹰人,目光很“贼”,说明性气还没有熬去;驯好的鹰目光虽然锐利,但比较从容。其次是观察羽毛,羽毛收拢说明鹰的性气还在,羽毛放松说明驯熟了。当鹰不再瞪人,拿食叫远时,一抬胳膊,它就过来;见着带毛的东西,上去就抓,鹰已经基本驯好了。

  鹰不吃猪肉和腐肉,也不能喂它肥肉,鹰肚子里油多了嗜睡,捕猎时会发晕。鹰喜食牛肉、羊肉,最好喂鸡肉。每天上午喂一次,每次食量二三两即可。驯养鹰的关键是控制好食量,拿捏好七分饱的度,让鹰始终保持一定饥饿感,既要让它服气,还能心甘情愿为鹰手干活。控制好食量的鹰不挑人,其他鹰手也能使唤它。“鹰饱不拿兔”,喂饱的鹰站在架子上不愿动,容易野性复发不听召唤,行话叫“晕山”。“晕山”的鹰要靠鹰手用“嗻嗻嗻”声召回。

  每天还要“加轴勒膘”,细心观察出轴时间和状态。“轴”是用滦平当地一种纤维韧性好、表面粗糙的野生莱草,加清水揉成团状,外面裹上鲜肉片或鸡肠子,让鹰吞入嗉囊中,肉被消化掉,吐出消化不了的莱草团,顺带甩出鹰的肠油。这个过程叫“清膛”,目的是减掉鹰的赘肉,使其肌肉强健,处于一种饥饿亢奋状态,驱使鹰捕获猎物。

  鹰捕猎前20天,要在它的尾巴上拴一个铜晃铃,晃铃的重量要轻,让它提前适应,不影响飞行。杨金树说,晃铃拴在尾羽的上方,下边垫着薄木片,防止损伤羽毛。“晃铃用得越多,磨得越亮,声音越响亮。有时候,鹰会被猎物拖拽到洞里,鹰手可以根据铃铛声音找到鹰的去向。没有晃铃,容易丢鹰。”

  放鹰之乐

  每年进入小雪节气,是放鹰助猎的时间。每天上午10点,鹰手解开鹰的脚绊儿,或肩或臂架着鹰,站在梁包高处瞭望。助猎人在山下“赶仗”,亮喉高喊“呦吼嗬嗬”,用棍棒击打草丛树木,将受惊吓的山鸡、野兔轰出。

  站在高处的鹰目光如刃,抖翅动爪。发现有猎物,鹰手适时将鹰向上一抛,鹰得到助力,顺势展翅、尖叫、俯冲,如一道闪电向惊恐的猎物飞扑而去,猎物很难逃脱鹰的尖爪利喙。有时候山鸡连续飞几百米不落,鹰穷追不舍。鹰可以“十里看滚(黄)豆”,有时候鹰手看不到的猎物,鹰可以看见。

  鹰爪有四趾,前三后一,抓力超强,十六两的小鹰能提溜七八斤的猎物。鹰抓兔子,要么掐头,要么掏裆。有的大鹰,一爪抓兔子胸膛,兔子扭头之时,另一爪顺势抓头,后趾正好抠瞎兔子眼睛。劲大的鹰,顺势施以巧劲,能折断兔子脊梁。

  鹰抓获猎物后,鹰手要尽快跑过去从鹰爪夺食。鹰手使劲攥住鹰腿,直到给它攥麻了,它才会撒开爪子。鹰抓到的猎物,如野兔内脏、山鸡翅根的腱子肉,也得给鹰啄上几口,满足一下。但又不能吃多,鹰嗉里有半两肉,就不愿干活了。杨金树说,如果任由鹰吃山鸡,一只鸡能吃半天,连肉带内脏全部吃光,把自己吃到顶脖颈才停下来,最后就剩两只鸡爪子。

  每天下午5点,放鹰捕猎下山归来,要给鹰饮水,系上脚绊儿,鹰跃上鹰架休息,到晚上八九点钟,脖子往后一背就睡着了。在清代,鹰手将山鸡、野兔集合装笼,抬回鹰庄。经人筛选验收,千总指派专人把猎物装笼捆负骡背,带上文书印信,昼行夜宿,两日赶到京城王府,交野味,取回凭,回鹰庄复命。

  秋冬两季的山鸡足食少动,体硕肉鲜。过了早春,山鸡进入产卵孵化期,肉味不再鲜美,放鹰助猎活动也随之结束。杨金树说,鹰的本事有差别,一个捕猎季节,好的能抓百八十只猎物,差的只能抓十来只,刚能满足自己吃。他记得,曾经驯养过一只三十八两的大鹰,一个冬天能抓75只野兔,最大的兔子有5斤重;2005年,猎获了260只野鸡。“放鹰充满激情,让人上瘾,不管多么冷、多大雪,哪怕啥也没抓着,心里也高兴。”杨金树说。

  传承之艰

  鹰是鹰手的助手,他们爱护鹰,“凡山泽之利,不可妄取,取之有节,勿伤根本。”按照满族驯鹰传统,每年早春,鹰庄进入休猎期,在正月十五前,把鹰喂得饱饱的,摘掉晃铃和脚绊儿,放归自然繁衍生息,鹰很快就能恢复野性。杨金树感慨,鹰和人其实没什么感情,喂饱的鹰远走高飞,永远都不可能再回来。鹰也很聪明,凡是被捕获驯养过,它的一生都不会第二次落到绷鹰杆上。

  杨金树告诉记者,鹰不喜欢居于低处,永远想往高处飞,寿命约15年。这些年,由于老百姓不再烧柴,山上灌木、杂草多,不仅影响鹰的视线,鹰捕猎时也容易刮伤羽毛,因此鹰也少了。

  俗话说,“说书的嘴,放鹰的腿”。合格的鹰手要求耳聪、目明、腿脚麻利,做到“人鹰合一”。杨金树记得,父亲75岁时还跟着他们上山放鹰。2015年,杨金树最后一年放鹰是61岁。如今,他已年逾古稀,虽然身体硬朗,但上山也跑不动了。更因为法律限制,不敢随便捕鹰驯鹰、放鹰助猎,往下两代年轻人没机会学习这门手艺,剩下的一卷套袖牛皮、一袋子鹰尾晃铃已束之高阁多年。

  杨金树是承德地区唯一健在的、掌握驯鹰技艺的“活化石”。传承了300多年的满族传统驯鹰技艺即将面临失传,而且尚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滦平县非遗办主任焦广勇说,驯鹰技艺需要鹰活态传承,同时非遗项目要求影响力大、传承面广,每年有讲课、授徒活动以及考核、保护计划,保护鹰和传承非遗二者是矛盾的。

  承德市政协清史文化研究员邓秀军认为,满族人遵循古法,秋俘春放、驯鹰助猎行为贴近自然,利用自然,又不破坏自然,可持续发展。况且,当今已无向王府进贡山鸡、野兔之需,鹰所捕猎物仅满足其自身生存需要,不会打破生态平衡。希望在非遗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驯鹰技艺列入非遗的同时,让非遗传承人——鹰手持证上岗,有关部门在小范围地域内许可其捕鹰、驯鹰、放鹰。

  与杨金树道别时,他希望记者能用文字完整记录下这些关于鹰和鹰手的知识、故事。然而,对于一门手艺,再详尽、生动、多彩的文字,终究不如言传、身教、意会。杨金树相信,只要手中有鹰,一定会有年轻人像他一样喜欢上驯鹰,左牵黄,右擎苍,成为一名好鹰手。

责任编辑:史梦佳
关键词:金树,鹰手,一个,猎物,王府,山鸡,兔子,绷鹰,每年,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