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尼梯田的春天
从昆明南行4个多小时后,车沿着盘山路向上行驶,我们来到了云南元阳县阿者科村。
这个群山环绕的小村庄绿意浓郁,花木清香沁人心脾。
阿者科村始建于1855年,僻处山中,村民过着传统农耕生活。
2013年哈尼梯田申遗成功,阿者科村划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核心区,从此逐渐走上世界舞台。
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村里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将村庄打造为景区,探索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
踏着村口的石板路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沿着山势蜿蜒起伏、层层相叠的梯田。梯田早已被山间流淌的溪水灌满,在蓝天的映衬下波光粼粼,几只鸭子嬉戏其间。勤劳的哈尼族大婶劳作完,背篓里背着锄头回家。
村里多年来种植红米,属于糙米,营养价值很高。每亩产量平均六七百斤,收购价比普通大米略高。除了种地,梯田里也会养鱼养鸭,村民们除了自家吃,也去镇上售卖。
不远处,一栋栋带着山野气息的茅草屋顶“蘑菇房”,和谐地融入山色与梯田间。这是村民们的居住地,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
“过去村里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泥泞,部分老房年久失修。那时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种地的人少了,村庄空心化现象很严重,遗产地的保护也面临挑战。”阿者科村村主任马有德回忆。
这些年,乘乡村振兴的东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落地实施。“为了保持特色,村庄并没有大修大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改造提升。”马有德说,村里适当拓宽了一些小路,修建了旅游栈道,但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几株百年古树“喜树”始终生长在原地,守护着村庄。
去年11月,村里获评联合国旅游组织评选的“最佳旅游乡村”,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村集体旅游收入户均分红有望超过2万元,高于去年的户均13784元。
更令人高兴的是,村民们对遗产地的保护意识更强了。“村民们更加爱护村容村貌和自家的‘蘑菇房’。更多的游客在这里体验到了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的美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马有德告诉记者,已经有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
说话间,菜上桌了。红烧梯田鱼、香椿炒鸡蛋、野生魔芋……香气扑鼻。一张张笑脸映衬着乡村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是春天的味道。
(胡璐 熊轩昂)